五侯蜡烛_五侯蜡烛的意思
五侯蜡烛的今日更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新,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五侯蜡烛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探讨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
2.蜡烛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3.谁知道汉宫传蜡烛的典故?
4.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什么意思?
5.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什么意思
6.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五侯”的意思
???????
“日暮汉宫传蜡烛”。这是从风景转到人的活动了。焦点既然在皇宫,那么,皇宫里的人在干什么呢?“日暮汉宫传蜡烛”,以汉比唐是唐诗的传统,这句是说,傍晚时分,从唐朝的皇宫里走出了马队,传出了蜡烛。那皇宫里为什么要传蜡烛呢?这就涉及寒食节和清明节的风俗了。按照唐朝的风俗,寒食节这天,全国上下不能举火,只有皇宫特殊,可以点蜡烛。清明这一天由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典。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赐近臣新火是在清明节,而天下禁火,只有皇宫可以点蜡烛是在寒食节。我们刚刚说过,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前一两天,所以,这里面是有一两天的时间差的,可是皇帝为了表示额外的恩宠,在寒食节的当晚就借赐新火这个风俗,往皇宫外赏赐蜡烛了。那么是谁得到皇帝如此特殊的恩典呢?最后一句“轻烟散入五侯家”。所谓“五侯”,有不同的典故。一个是说西汉成帝时,外戚尊贵,王太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都被封为侯,合称“五侯”。一个是说东汉大将军梁冀的族亲(梁胤、梁让、梁淑、梁忠、梁戟)封侯。还有一个是说,东汉桓帝时,宦官势力强大,五个宦官(单超、左_、徐璜、具瑗、唐衡)在同一天封了侯,也叫“五侯”。不管韩翊在这里用的是哪个典故。得到恩典的都是皇帝身边的亲信权贵。因为寒食禁火,到了傍晚,整个长安城都暗淡下来了,这时,一队人马从皇宫里出来,将蜡烛向外传送,蜡烛的轻烟也随风飘散,—路飘向了权贵人家。这两句写得真传神,让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把这四句诗合到一起,前两句写白天的风景,后两句写夜晚的风情,一幅长安寒食节的立体画已经跃然纸上。场景也随着“飞”“斜”“传”“散”这几个动词,从长安城转到了皇宫。又从皇宫转到了五侯豪门,转得轻灵跳脱,神采飞扬。这幅画面的焦点是皇宫,那统领这些场景的力量是什么?是东风。是东风在让花飞,让柳斜,让烟散。这东风既来自自然,也来自皇帝,这才能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皇帝的恩典作结。白日飞花,夜晚飞烟,真是春风浩荡,皇恩浩荡,可是又写得那么有灵气,不沉重,有如风舞落花。这就叫以清丽之笔写承平气象。无怪乎这首诗一出来,连当朝皇帝唐德宗都深深折服。正好朝廷当时缺一个。驾部郎中知制诰”,这可是个整天给皇帝写材料的官,需要好文采。唐德宗马上钦点韩翔。当时有一个江淮刺史也叫韩翊,唐德宗怕别人误会,还特意标注了“春城无处不飞花”,明确表态,就给这个韩翊。这就是诗的力量。当然,也有人说,这首诗不简单,它可不是一般的写景颂圣诗,而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讽刺的是唐朝的宦官专权。怎么看出来的呢?看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刚才不是说,“五侯”的一个典故就是东汉的宦官“五侯”吗?唐代中后期的宦官专权,可一点儿也不亚于东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轻烟散入五侯家”,不就是在讽刺皇帝宠信宦官,宦官骄横跋扈吗?有没有道理呢?有道理。但是,就算韩翊真的在讽刺,这个讽刺也非常微妙,微妙到连唐德宗这个被讽刺的对象都没看出来。那我们到底怎么理解这首诗呢?还是那句话——“诗无达诂”。一首好诗,本身的含意是丰富的,人们能从各自的角度受到感发和触动。有人感受到春深如海,有人感受到寒食风俗。有人感受到皇家气象。当然也有人感受到了时代的悲哀和诗人的讽刺。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自己本来的意思,反倒隐退到背后,既没有人能说清,也无须说清了。来源:中学生阅读
蜡烛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寒食节,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出自唐代韩翃《寒食》,原文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作者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百度百科-寒食
谁知道汉宫传蜡烛的典故?
蜡烛是汉魏时期发明的 ;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古人每逢这节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称“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杨柳。
3.“日暮”两句:据说汉时寒食禁火,朝廷特赐侯家蜡烛。“传”,挨家传赐。“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说指东汉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4.斜:读(xiá),与“花”“家”押韵。
[简析]
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诗人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读到这里我们就会联想到“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俗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歌的主题。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祥),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出名。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什么意思?
唐诗里面有这么一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首诗是嘲讽中唐时期,宦官把持朝政,天子的威望受到破坏而做的。而这首诗说的典故,发生在汉代,东汉汉桓帝时期。
汉桓帝时代开始,东汉宦官集团,进入巅峰时代。
而诗中的五侯的故事,要从五侯之外的一个人说起。
这个人叫梁冀。
梁冀,他的老爸叫梁商,虽然名字里面带个商字儿,但是梁商还真不是做生意的,而是做将军的。
梁商是汉顺帝时代的将领,梁商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是因为他有个女儿,是汉顺帝的皇后,作为大汉朝的国丈爷,梁家的地位,当然随之上升不少。
而东汉帝王总的来说有两大特点:一个是继位的时候多是幼儿,一个呢,则是死掉的时候都年纪不大。
汉顺帝也不例外。
汉顺帝年纪轻轻死掉了,继位的汉冲帝,还是个幼儿。
汉冲帝幼儿登基,当然管理不来朝政,此时的朝政,少不得梁家人“代为掌管”。
而汉冲帝继位没几天,也死了,于是梁太后决定拥立依旧是个孩子的汉质帝做皇帝。
此时的梁冀,可谓开始了人生的巅峰。
在妹妹梁太后的支持下,梁冀取得了空前的权力,甚至有一次当着皇帝的面耀武扬威,激怒了还只有几岁的汉质帝,于是汉质帝不悦的说了句:此乃跋扈将军也。
其实梁冀这个人,并不是一个什么聪明人,因为根据史书记载,梁冀不学无术,写字难看,甚至说话都说不清楚,从这不难看出,梁冀是一资质平庸甚至较差的人。
倘若梁冀的父亲不是梁商,自己也没有梁太后这样的妹妹,估计,梁冀这辈子,会很平庸的度过余生。
甚至活不过三十岁。
因为梁冀平庸的同时,还是一个粗人,有无赖混混倾向,当混混无赖,智商又不高,这种人迟早被砍死,古今都是这样。
但是梁冀偏偏出身好,虽然智商低,但是梁冀也感觉汉质帝的话,不大好:这么几岁大,就对我有反感,一旦长大了,会不会对我不利?
梁冀越想越怕,于是,想方设法毒死了还是个孩子的汉质帝——其实,汉质帝如果当时忍住,不说那句话,然后忍到长大成人,是可以除掉梁冀的。
汉质帝死后,梁冀为了继续控制东汉朝廷,于是,压制着朝廷群臣,强行拥立了另外一个娃娃皇帝——汉桓帝。
而从拥立汉桓帝这一刻开始,梁冀可以唱一嗓子:好嗨哦,好像到达人生的巅峰。
事实上,从拥立汉桓帝这一刻开始,梁冀确实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巅峰,和东汉权力的巅峰。
二、汉桓帝和梁冀的冲突
从拥立汉桓帝开始,梁冀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权臣生涯。
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梁冀成为了东汉帝国事实上的皇帝,而梁冀的智商和性格,也决定了梁冀在这二十年里,做了难以数算的恶事。
比如说,抓普通百姓充当梁家奴仆;
比如说,侵占千里土地做私家园林;
比如说,巧取豪夺别人家产……
梁大将军做的恶事里,有很多背后,都饱含着无数百姓的血泪,都意味着无数百姓要遭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而这二十年时间里,汉桓帝也逐渐长大了,长大之余,也开始对梁冀,产生不满。
先是不满,之后又是仇恨。
最终,这仇恨攒到最终,爆发了。
汉桓帝暗中联系了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这五个宦官,然后联络了一批反对梁冀的势力,对梁冀展开突然袭击,先是包围了梁冀的府邸,然后免掉了他的职务。
梁冀自知罪孽深重,于是,畏罪自杀,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三、五侯的产生
而汉桓帝掌握大权以后,少不得论功行赏。
在这次政变中,汉桓帝觉得,功劳最大的,莫过于这五个宦官:
1、单超。被汉桓帝封为新丰侯,并任命为车骑将军;
2、徐璜。在得到汉桓帝器重以后,开始无恶不作,被百姓称为徐卧虎,如同老虎一样惹不起,还吃人;
3、具瑗。被汉桓帝封为东武阳侯;
4、左悺。被汉桓帝封为上蔡侯,也被当时百姓称为“左回天”,意思是有回天的本事,比喻权势极大;
5、唐衡。被汉桓帝封为汝阳侯,被百姓称为“唐雨堕”,意思是罪恶如同雨水一样多。
这五个宦官,被称之为“五侯”,当然后来这五个宦官诸侯下场也不是很好,也都受到了汉桓帝的打压。
但是,“五侯”的产生,标志着东汉进入宦官势力压倒外戚势力的时代。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天子近臣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近臣,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
唐代韩翃的《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近臣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近臣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唯独这些近臣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近臣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近臣,近臣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五侯”的意思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唐·韩翃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白话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扩展资料:
来自百度百科《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名句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
意味。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的《寒食》只注重于寒食节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朝政或对自己身世的评议,看不出有任何愤恨不平的情感。第一句展示出寒食节长安城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作“春城”,不仅显得造语新颖,而且富于美感,让人产生联想。“飞花”二字,状写春天的五彩缤纷,尤突出暮春江南的景象,与第二句“东风”及“斜”字关联。第二句则剪取了东风“御柳”的镜头,一个细节描写就为诗歌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御”字与“汉宫”“五侯”相关联,三四句则是寒食节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时间由白昼转入夜晚,在普天之下皆禁火的日子里,皇宫、贵戚、宠臣都得到皇上的特许,恩准点火,“日暮汉宫传蜡烛”,一个“传”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对侯臣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之森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地再现中官走马传烛的形象,虽未写马,也未见人,但袅袅的炊烟已告诉了一切,使人恍如身临其境,虚虚实实的描绘中让人产生联想。且唐人写汉朝的事,本身就值得人们玩味咀嚼,《载酒轩诗话又编》说:“其时节杨氏擅宠,国忠、铣与秦、虢、韩三姨号为五家,豪贵荣盛,莫之能比,故借汉王五侯喻之。即赐火一事,而恩泽先沾于戚畹,非他人可望,其余赐予之滥,又不得言矣。”其中讽谏之意虽未点明,却留给了读者去深味,所以,这是一首寓意深远,托兴微妙的好诗。
好了,今天关于五侯蜡烛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五侯蜡烛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五侯蜡烛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