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_日上三竿是几点
我很了解日上三竿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1.日上三竿的意思
2.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的典故
3.日上三竿是几点
4.日上三什么
5.三竿是几点钟
日上三竿的意思
意思:指的是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拼音:rì shàng sān gān
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译文:永明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颜色是朱红带赤黄。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
近义词:日高三丈、日已三竿
反义词:半夜三更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日高三丈?[ rì gāo sān zhàng ]?
释义:犹日上三竿。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三丈,还不见六房站班,可恶可恶!”
译文: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还没看风六房的人站班,真是可恶!
近义词:红日三竿、日上三竿
2、日已三竿?[ rì yǐ sān gān ]?
释义: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出处:明·王錂《春芜记·探遗》:“你看日已三竿,且到佛殿前探望一回何如?”
译文:你看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就到佛殿前探望一回怎么样?
近义词:日上三竿、日出三竿
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的典故
日上三竿的意思是: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日上三竿,汉语成语,拼音是rì shàng sān gān,意思是指的是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出自《南齐书·天文志上》,《岁华纪丽·春》。日(拼音:rì)其古字形像太阳,太阳就是“日”。
上,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读为shàng或shǎng。最早见于甲骨文。六书属指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用一长横作基准(界限),在上部用一短横作为指事符号,表示基准线之上。其本义为高处、上面;引申为等级或品质在上的,次序或时间在前面的。
三(拼音:sān)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由三横组成,每横都是表数符号。三本义是数目的名称,是二和四之间的整数,又表示序数第三,由此又引申表示多次或多数。
竿,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gān,最早见于楚系简帛。其本意表示竹子的主干,俗称“竹竿”。《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又特指钓竿。《庄子·外物》:“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又特指竹简,引申为书札、文书。
学习成语的好处:
1、成语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成语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与文化底蕴。它们简单有趣,通常四个字就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这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他们探索成语背后的故事。
2、成语可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力,成语一般都能引经据典,所以里面会涉及到大量的历史故事。孩子在学习成语时,会先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日上三竿是几点
成语:日上三竿
解释: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
示例:及~,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
日上三什么
日上三竿是“辰”至“巳”时,指7到11点左右。“日上三竿”是用来形容太阳已经升起很高,通常意味着时间已经不早了。在古代中国,人们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太阳升起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的高度也会逐渐升高。一般来说,5~7点是第一个时辰,7~9点是第二个时辰,7~9点是第三个时辰。
因此,“日上三竿”大致对应的是9~11点这个时间段。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农民的生活习惯,即太阳升起后不久,去开始劳作,直到太阳升高到一定高度(三竿高)时,去收工回家准备午餐。这种时间观念与古代农业社会的作息时间紧密相关,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感知和利用。
简述日上三竿的由来:
“日上三竿”这个成语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时间计量方式和农业生产习惯有关。在古代中国,人们使用竹竿来测量太阳的高度,以此来判断时间。这种做法被称为“立竿测影”。具体来说,古人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太阳从东方升起后,它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升高而变短。当太阳的影子缩短到与竹竿等长时,古人就会认为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当影子缩短到竹竿的一半长度时,就是两个时辰;当影子消失,即太阳直射时,就是三个时辰。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时间已经不早,提醒人们注意时间。
三竿是几点钟
日上三竿。日上三竿,汉语成语,拼音是rì shàng sān gān,意思是指的是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出自《南齐书·天文志上》,《岁华纪丽·春》。
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肯定不到“午”时(11-13点)。但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表明具体为“辰”还是“巳”时。很多人知道具体时间,却不知道为什么!
理由如下: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露水已经消失了。
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这里可以从皇帝上朝的时间来推断“日上三竿”具体为哪个时段。
古代皇帝上朝时间为卯时(5-7点)古代天子讲究"勤政",所谓"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旧时官衙卯时开始办公,吏役按时到官府里报到,听候点检,称为应卯。所以日上三竿的具体时间可以推断为:“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肯定不到“午”时(11-13点)。
日出三竿春雾消全诗的意思?
出自刘禹锡的《竹枝词》,本是乐府《近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三竿是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日上三竿: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不到“午”时(11-13点),但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表明具体为“辰”还是“巳”时。
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日上三竿: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不到“午”时(11-13点),但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表明具体为“辰”还是“巳”时。
好了,今天关于日上三竿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日上三竿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日上三竿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