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其野_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意思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我行其野”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1.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是什么意思?
2.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是什么
3.诗经 我行其野
4.小雅·我行其野的原文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是什么意思?
出自《诗经·鄘风·载驰》。意思是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
重点字:芃(péng):草茂盛貌。
《鄘风·载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春秋时期许穆夫人的作品。
此诗在强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显示了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原文: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译文: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是什么
《诗经·小雅·我行其野》:扶不上墙的烂泥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恨铁不成钢这种事儿,古往今来,无所不在。
《诗经·小雅·我行其野》所写就是一团扶不上墙的烂泥,诗人内心深入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懑溢于言表。
全诗共三个小节,每个小节六句话,均以“我行其野”起兴。从第一小节的“蔽芾其樗”到第二小节的“言采其蓫”,第三小节的“言采其葍”,最让人佩服诗人在植物学领域的博闻强记。“樗”是恶木,大的枝干不中绳墨,小的枝干卷曲不中规矩,完全就是无用之材。“蓫”是恶菜,虽然能勉强食用,实在不招人待见。“葍”也是一种恶菜,不到饥荒之年,很少有人愿意食用。
《论语·阳货第十七》中,孔子讲:“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能找到三个具体的不招人待见的草木,而且还有共同的韵脚,符合诗歌的韵律美,实在是件了不起的事儿。特别是从全无用处的恶木,到勉强能食用,不到万不得已不食用的恶菜。精准地映射了诗人对所嫁之人的感受。
从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的一无是处,到勉强能捏着鼻子使用,到万不得已时果腹,诗人对所嫁之人是有情感上的付出的。从一无是处到略有用处,其间隐去的是诗人情感上的努力付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付出?只要一个原因,那便是——“昏姻之故”。
然而,有一种人他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你越是对他好,他越是不知道好歹。你越是抑制自己内心的厌恶接纳他,他越是莫名其妙地朝着相反的方向折腾。
与诗人的努力接纳、包容、善待不同,对方从“尔不我畜”到“不思旧姻,求尔新特”。先是不尽责任畜养我,恩爱我,接着移情别恋,另求新欢。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一拍两散。诗人写“复我邦家”“言归斯复”。言外之意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可见,那个时候的婚姻双方,无论男女都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
最后,诗人以极富哲理的“成不以富,亦祗以异”为结尾。
《论语·颜渊第十二》中有“子张问崇德辨惑”一篇,当时,孔子告诉他“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这本来已经是一段完整的答语了,末尾又“狗尾续貂”,引用了这句“成不以富,亦祗以异”。实在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论语·季氏第十六》中有“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这个“其斯之谓与”在这里显然指代不明。钱穆先生大胆地将这个连个莫名其妙整合在一起,认为《论语·颜渊第十二》中的“成不以富,亦祗以异”是《论语·季氏第十六》评论齐景公与伯夷、叔齐篇的错简。
孔子之所以要引用“成不以富,亦祗以异”,是拿齐景公与伯夷、叔齐作对比,说明一个人的德行是否为人所称道,与他的富有程度完全无关。有千驷马的齐景公德行无人称道,饿死首阳山下的伯夷、叔齐美德让人传颂至今。
回到《诗经·小雅·我行其野》,在诗人看来,对于扶不上墙的烂泥而言,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他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因为做人的德行欠火候,富有、贫穷对他而言,没什么区别。
走上荒野路,满眼无用木。只因婚姻故,迁就与你住。你不善待我,只好回故土。
走在荒野路,蓫菜来果腹。只因婚姻故,才与你同宿。你不善待我,只好归乡土。
走上荒野路,每日去采葍。你不念旧情,寻欢太可恶。无关贫与富,德恶是缘故。
诗经 我行其野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
芃péng
〈形〉
(形声。从艸,凡声。本义:草茂密的样子) 同本义。如:芃芃(草木茂美的样子;健壮;健旺)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诗·鄘风·载驰》
用两个芃,比用一个芃更能形容草木的茂盛,是加重形容的描写手法。
载驰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译文
驾起轻车快驰骋,回去吊唁悼卫侯。挥鞭赶马路遥远,到达漕邑时未久。许国大夫跋涉来,阻我行程令我愁。
竟然不肯赞同我,哪能返身回许地。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怀宗国思难弃。竟然没有赞同我,无法渡河归故里。比起你们心不善,我恋宗国情不已。
登高来到那山冈,采摘贝母治忧郁。女子心柔善怀恋,各有道理有头绪。许国众人责难我,实在狂妄又稚愚。
我在田野缓缓行,垄上麦子密密遍。欲赴大国去陈诉,谁能依靠谁来援?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对我生尤怨。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我亲自跑一遍。
小雅·我行其野的原文
《诗经: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婚姻之故,言就尔居。
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
婚姻之故,言就尔宿。
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注释:
1、蔽芾:树木枝叶细小而密的样子。樗:臭椿树。
2、言:语助词,无实义。就:从。
3、畜:养活。
4、邦家:故乡。
5、蓫:一种野菜,又名羊蹄菜,似萝卜,性滑,多食使人腹泻。
6、宿:居住。
7、斯:句中语助词。
8、葍:一种野草,花相连,根白色,可蒸食。
9、新特:新配偶。
10、成:借为诚,的确。
11、祗:恰恰。
译文:
独自行走郊野,樗树枝叶婆娑。
因为婚姻关系,才来同你生活。
你不好好待我,只好我回乡国。
独自行走郊野,采摘羊蹄野菜。
因为婚姻关系,日夜与你同在。
你不好好待我,回乡我不再来。
独自行走郊野,采摘葍草细茎。
不念结发妻子,却把新欢找寻。
诚非因为她富,恰是你已变心。
赏析:
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伦理传统,导致了在家庭和婚姻中女子的被动地位,因而也造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突出的文学母题弃妇文学。《我行其野》就是写一个远嫁他乡的女子诉说她被丈夫遗弃之后的悲愤和痛伤。
和《氓》等其他同题材作品的大力渲染被弃前的生活场景所不同的是,《我行其野》的作者更多地表现目前,即此时此刻的情绪。作品开头,作者便把自己情感悲剧的抒写安排在一个似乎暗合其孤独凄凉境况的,生长着樗树和蓫草、葍草的岑寂原野上,以此点明以下所抒写的,只是在抒情主人公经历了被遗弃之变故的打击后,离开伤她心的人,在归家途中的心理活动。
此三章,每章前二句,都是同一个画面的重复或再现。它描画出一个人在点缀着几棵樗树的原野上独行的情景。我行其野,蔽芾其樗从比例和透视关系上讲,无边的原野、凝滞不动的树草(蓫、葍)和渺小无助而又孤独的行人(作者),给读者的是一种自然界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原野的寂静和人心的焦虑的对立感。原野因人之渺小而愈显其大、愈显其宁静安谧,人因原野之宏大而愈显其小、愈显其躁动不安。抒情主人公被命运抛弃进而抗争无力的悲剧在这里被放大或具体化了。同时,印象的叠加,也引起人们对隐藏于画面背后之故事的强烈探究欲。
每章后四句,则是对上述画面之深层含义的具体阐释:因婚姻而与你聚首,但尔不我畜,我只能独行于这归里的旷野上。这个阐释在全诗三章的反覆咏唱中,随着人物情绪的波动有被深化的趋势。一、二章里,她仿佛还只是故作轻松的念叨:尔不我畜,复我邦家。尔不我畜,言归斯复。试图把痛苦深埋在心底,强自宽解。但到第三章,她情感的火山终于爆发了,这难以平复的伤痛和无人可诉的委屈,和着苦涩的泪水,在这样一个爱恨交织的时刻,以这样一种爱恨难分的心理,流淌着怨恨: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至此,全诗也在这情绪发展的高潮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只有无限的同情、惆怅和遗憾。
这首诗的另外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了象征、暗示的手法。用行遇樗、蓫、葍等恶木劣菜象征自己嫁给恶人,并以之起兴,暗示自己为人所弃的痛苦心情,融情于景,情景交织。孔疏引王肃云:行遇恶木,言己适人遇恶人也。前人早已注意到了这一点。
今人陈子展谓此篇与《小雅-黄鸟》皆似《国风》中歌谣形式之诗,龚橙《诗本谊》尝独指出《小雅》自《黄鸟》、《我行其野》,至《谷风》、《蓼莪》、《都人士》、《采绿》、《隰桑》、《绵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凡十二篇,皆为西周民风,其说大都可信(《诗经直解》)。诚然。旧说如毛传以为诗旨乃刺周宣王时男女失道,以求外昏(婚),弃其旧姻而相怨,朱熹《诗集传》则谓:民适异国,依其婚姻而不见收恤,故作此诗。姑录之备参。
诗经 野有死麕
《诗经: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
无使尨也吠。
注释:
1、麕 :樟子,与鹿相似,没有角。
2、白茅:草名。
3、吉士: 古时对男子的美称。诱:求,指求婚。
4、朴樕:小树。
5、纯束:包裹,捆扎。
6、舒:慢慢,徐缓。脱脱:缓慢的样子。
7、感:同撼,意思是动摇,帨:女子的佩巾。
8、尨:长毛狗,多毛狗。
译文:
山野有只死樟子,白茅紧紧把它包。
少女春心刚萌动,英俊猎手来追求。
树林里面有小树,山野里有死野鹿。
白茅紧紧把它捆,少女貌美颜如玉。
慢慢悄悄相亲爱,别动我的美佩巾,
别使狗儿乱叫嚷。
赏析:
世上的事情可以这样来划分:能够说清楚的(比如真理),无法说清楚的(比如美),不便于说清楚的(比如隐密)。
谈情说爱,男欢女爱,肯定属于不便于说清楚的事情一类。不便于说清楚,原因多多,甚至原因本身都无法说清楚。男女幽会, 多半在夜里四下无人处,其中的幸福销魂的滋味,只有两个人才能体会,外人永远不可能分享。
不便于说清楚,就有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几分让人心跳的诱惑力。正如黑夜,虽然看不清什么,却总引诱着人去想看清一切,让人在脑子里遇想夜幕下可能发生的一切。
这是神奇的,妙不可言的。
倘若这世上没有黑夜,没有隐秘,没有不便于言说,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坦坦荡荡磊磊落落,那么这世界也就太索然无味,太让人难以面对了。
诗经 殷其雷
《诗经: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注释:
1、殷:声也。
2、雷:喻车声
3、遑:闲暇
译文: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阳坡震撼。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
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边上响起。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
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脚下轰鸣。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
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赏析:
《毛序》关于此诗的主题,不仅今文学派的三家无异议,而且后来的解诗者也无大的争论。虽然所思念的对象不必如《毛诗序》之泥定为大夫,但从诗中所称君子来看,则这位行役在外者当是统治阶级中人,不可能是平民百姓。
据毛传与郑笺,前一斯字指君子,后一斯字指此地。朱熹承袭此说,释为:何此君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诗集传》)而严粲释云:言殷然之雷声,在彼南山之南。何为此时速去此所乎?(《诗缉》)从上下文看,后一种说法更为顺理成章。感叹之后,女主人公又转念为丈夫设身处地着想:只因为了公事,才不敢稍事休息。想到丈夫一心为公事奔忙,故而接下去才有振振君子的赞叹。毛传与郑笺均释振振为信厚。朱熹亦承此说。姚际恒《诗经通论》云:盖振为振起、振兴意,亦为众盛意。而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训振振为振奋有为,似更切合情理。这样振振一词就成了称扬其夫君勤奋有为的赞语了。女主人公作出这样的赞叹之后,却发出了归哉归哉的呼唤,表明女主人公虽然明白丈夫是为公事奔走,但还是希望他能早早归来。这种转折实质上表现了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诗序》称劝以义,就是着眼于其理的一面,以张扬其伦理教化的意义,但忽视了其情的一面,而且是此诗的主要一面,因而受到后人的质疑。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批评了《诗序》的这一偏颇:按诗归哉归哉,是望其归之辞,绝不见有劝以义之意。崔述的《读风偶识》也称:今玩其词意,但有思夫之情,绝不见所谓劝义者何在。然而绝不云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失之偏执。还是朱熹概括得好:于是又美其德,且冀其早毕事而还归也。(《诗集传》)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称此诗既劝以大义,又望其生还,可谓得情理之正者也,诚为中肯之论。
此诗以重章复叠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反覆咏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每章均以雷起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逗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念,诚如胡承珙所云:细绎经文三章,皆言在而屡易其地,正以雷之无定在,兴君子之不遑宁居。(《诗经后笺》)遑、息、居三字则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忠于职守、不敢懈怠的态度。此诗的每一章虽只寥寥数语,却转折跌宕,展示了女主人公抱怨、理解、赞叹、期望等多种情感交织起伏的复杂心态,活现出一位思妇的心理轨迹,堪称妙笔。初读此诗会不得要领,或以偏概全,产生上文所述的岐见,因而姚际恒会这样批评朱熹:夫冀其归,可也,何必美其德耶!二义难以合并,诗人语意断不如是。殊不知诗作为心灵的自白,断不是非此即彼的逻辑推理,可以说诗人之语正当如是。此诗之妙正在于其上下不一的语意转折,在否定亦复肯定中呈现活的心灵。此外,此诗的语言简洁朴素,齐言中又有长短相错,模拟说话的声口,在一唱三叹中倾吐衷情,颇为传神。
诗经 出其东门
《诗经: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注释:
1、匪:非。存:心中想念。
2、缟衣:白色的绢制衣服。綦巾:茜青色佩巾。
3、聊:且。员:同云,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4、闉闍:曲折的城墙重门。这里指城门。
5、茶:白色茅花。
6、且;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7、茹芦:茜草,可作红色染料。这里借指红色佩巾。
译文:
信步走出东城门,美女熙熙多如云。
虽然美女多如云,没有我的意中人。
只有白衣绿佩巾,才能赢得我的心。
信步走出城门外,美女熙熙如茅花。
虽然美女如茅花,没有我的意中人。
只有白衣红佩巾,才能同我共欢娱。
赏析:
虽然美女如云,却能坐怀不乱,所需要的坚定意志,大概不会逊于疆场上刀光剑影下的英雄气概。英雄可以视死如归,却不一定能身在万花丛中不动。就是皇帝,肉身凡胎,也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榜样。
普通百姓更不用说了。痴心女子负心汉,这当中肯定包含了不少在美女面前心旌动神颠魂倒的风流故事。
可是,世间偏偏就有生怀不乱的汉子。虽然不多,毕竟有。这也构成了一道人间风景。美丽的花几千万朵,最心爱的只有那一朵。启发其实也很简单:美丽漂亮秀色可餐固然愉快,但不一定可爱。美而可爱,美且韵者,才能打动心灵最深处。漂亮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必定是最合适的。
男子汉当中也有坚贞者,不全负心汉。坚贞应当是对自己的选择有清醒的认识和确认,对自己需要什么有不懈的追求。这有可能是凭直感来进行,也有可能是以深刻的内省为基础。
请相信,男子汉的忠贞也有不可动摇的时候。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唯美诗经句子 。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⑴。婚姻之故,言就尔居⑵。尔不我畜⑶,复我邦家⑷。我行其野,言采其蓫⑸。婚姻之故,言就尔宿⑹。尔不我畜,言归斯复⑺。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⑻。不思旧姻,求尔新特⑼。成不以富⑽,亦祗以异⑾。
今天关于“我行其野”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行其野”,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