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难未已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鲁难未已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鲁难未已的话题吧。

1.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典故出自哪里?

2.关于庆父的成语

鲁难未已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典故出自哪里?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典故出自《左传·闵公元年》。

        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原文:

        冬,齐仲孙湫(从水,秋声)来省难(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书曰“仲孙”,亦嘉之也。

       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公曰:“若之何而去之?”

        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公曰:“鲁可取乎?”

        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注:冬,齐仲孙来。其曰齐仲孙,外之也。其不目而曰仲孙,疏之也。其言齐,以累桓也。)

关于庆父的成语

       如果庆父这个人不死,那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那就是鲁难未已的典故由来和意思。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去世。在死之前,他最头疼的就是继承者的事情。他的正妻哀姜没有子嗣,而哀姜的妹妹生了公子启,另外两个妾分别生了公子般和公子申。这三个儿子中,鲁庄公最看重公子般,认为他有大才,有能力带领鲁国民众走向富强。不过鲁庄公明白,要立谁,光靠他一人说了不算。毕竟已经风烛残年的他,没有足够的威望,必须要得到他三个弟弟的支持,继任君王的位置才能坐得稳。

       鲁庄公的大弟庆父残暴且独断专行,还和他的妻子哀姜暧昧不清。鲁庄公知道绝对不能找他商量,否则会出现大权旁落的祸事。他找来二弟叔牙,问哪一位公子继位最合适,没想到叔牙早被庆父买通,极力支持公子启。这下鲁庄公心里有数了,叔牙和庆父俨然是一伙儿的,推公子启继位之后,年幼的公子启无法执政,大权将会落到他们两人和哀姜的手里。

       在三弟季友的鼎力支持之下,鲁庄公决定立公子般为继任者。如意算盘落空的庆父和哀姜二人并没有善罢甘休。公子班继位之后,不到两月就派人暗杀了他。之后,推公子启上位的庆父不知抽了什么风,公子启在位不到一年又被他杀了。庆父独断专行,在鲁国内部乱政,百姓对其怨声载道。

       当时齐国国王是鲁国的盟友,看到鲁国如此内乱,就派了大臣前去考察情况。派去的大臣回来之后只说了一句:鲁国大乱,只有杀死庆父才能稳定鲁国。在齐国的帮助下,鲁国铲除庆父。季友带着公子申回到鲁国,公子申继位,是为鲁僖公。至此,鲁国的灾难才算是彻底平息。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拼音qìng fù bù sǐ , lǔ nàn wèi yǐ

       出处《左传·闵公元年》

       释义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

       结构复句式

       同韵词安分守理、一日万几、碧空万里、万无此理、通文知理、知文达理、季常之癖、孤俦寡匹、恃才扬己、知根知底

       成语故事

       周朝的诸侯鲁国第17代国王鲁庄公姬同的三个兄弟中庆父十分专横,并与国王的妻子哀姜勾搭成奸,先后害死后国王姬斑及哀姜妹妹的儿子鲁闵公姬开,野心越来越大,打算自己做国王,最后被他的弟弟季友处死,拥立姬申为王,从此鲁国才平静。

       成语出处

       冬季,齐国的仲孙湫前来对祸难表示慰问,《春秋》称之为“仲孙”,也是赞美他。仲孙回国说:“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祸难没完没了。”齐桓公说:“怎么样才能除掉他?”仲孙回答说:“祸难不止,将会自取灭亡,您就等着吧!”齐桓公说:“鲁国可以取得吗?”仲孙说:“不行。他们还遵行周礼。周礼,是立国的根本。下臣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如同大树,躯干必然先行仆倒,然后枝叶随着落下。’鲁国不抛弃周礼,是不能动它的。您应当从事于安定鲁国的祸难并且亲近它。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坚固的国家,离间内部涣散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这是称霸称王的方法。”

       原文: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従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昬乱,霸王之器也。”《左传》

       示例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今天关于“鲁难未已”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