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如飞蓬_首如飞蓬的意思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首如飞蓬的问题。关于首如飞蓬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如何解释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2.《伯兮·《诗经》》原文与赏析

3.自伯之东首如飞蓬的之的意义和用法

4.简述<卫风.伯兮>的艺术特色

首如飞蓬_首如飞蓬的意思

如何解释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全文是;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诗写一个妇人思念她的从军远征的丈夫。她想象丈夫执殳前躯,气概英武,颇有一些骄傲之感,但别后刻骨的相思却是够受的。在她寂寞无聊的生活里,那相思不但丢不开,甚至倒成为她宁愿不丢开的东西了。

        

       1、伯:或是男子的表子。女子也可以叫她的爱人为“伯”、“叔”。“朅(怯qiè)”:见《硕人》篇注。

       2、桀(杰jié):本义是特立貌,引申为英杰。

       3、殳(殊shū):兵器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

       4、前驱:在前导引。

       5、蓬:草名。蓬草一干分枝以数十记,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枝后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叫“飞蓬”。这句是以飞蓬比头发散乱。

       6、膏沐:指润发的油。

       7、适(迪dí):悦。谁适为容:言修饰容貌为了取悦谁呢?

       8、杲杲(搞gǎo):明貌。以上两句言盼望下雨时心想:下雨吧!下雨吧!而太阳偏又出现,比喻盼望丈夫回家而丈夫偏不回来。

       9、愿言:犹“愿然”,沉思貌。

       10、疾:犹“痛”。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是心甘情愿的。

       11、谖(宣xuān):忘。谖草:是假想的令人善忘之草。后人因为“谖”和“萱”同音,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12、树:动词,种植。背:古文和“北”同字。这里“背”指北堂,或称后庭,就是后房的北阶下。以上二句是说世上哪有谖草让我种在北堂呢?也就是说要想忘了心上的事是不可能的。

       13、痗(妹mèi,又音悔huǐ):病,忧伤。

       我的哥啊多英勇,在咱卫国数英雄。我哥手上拿殳杖,为王打仗做先锋。

       打从我哥东方去,我的头发乱蓬蓬。香油香膏哪缺少,叫我为谁来美容!

       好像天天盼下雨,天天太阳像火盆。一心只把哥来想,头痛难忍又何妨?

       哪儿去找忘忧草?为我移到北堂栽。一心只把哥来想,病到心头化不开。

《伯兮·《诗经》》原文与赏析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其实《诗经》写到这我有些茫然了,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了,觉得跟我的初衷不一样,当然我内心深知这跟我的水平有关系。你说把它写成《诗经》的讲解吧,自己的水平、知识储备不够;把它写成读后感吧,自己的眼界、经历不足,难以有独到的新颖的见解。罢了罢了,我还是先完成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吧,那就是通过整理一些资料,让我对《诗经》里面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算是不辜负暑假这两个月的假期。

        《卫风.伯兮》是一首妻子深切思念远行出征丈夫的诗。书写妻子对丈夫的深爱。第一章以赞美表达爱。丈夫英俊,国家英雄,收执武器,为国战斗。虽然不言情,但是字字含情。情在赞美中。第二章写丈夫东去,自己蓬头垢面,不是没有润发品,而是没心情。女为悦己者容,那个自己深爱的人不在自己身边,打扮显得毫无疑义。爱在疏懒中。第三章“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起兴且比喻自己对丈夫的思念犹如久旱之渴望甘霖。紧接着,直抒胸臆,想你想的心痛。想念已然不堪。第四章因为不忍受相思的煎熬,渴望得到一颗忘忧草,栽在厅堂背面,希望可以治疗自己的相思之病。相思已然成疾病。首先她赞美丈夫才智出众,是国家的人才,从夸赞中透露出对丈夫的爱。又写自己从丈夫出征后无心梳妆打扮,“首如飞蓬”,因为欣赏自己的人不在身边。因思念之情太深,以至想得头疼。又因思念之苦难以忍受,希望能找到忘忧草来医治相思之苦。

       妻子为出征的丈夫感到自豪,但当夜阑人静时,又为思念允别的丈夫而苦恼。豪情与爱情,织成这首诗章。全诗紧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头痛,进而由头痛到患心病,从而呈现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此诗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展,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妻子得了“相思病”,是否有药治?还真有,就是“谖草”。

       谖草,又作萱草,因花色明艳,观赏性高,故古人认为可排遣忧愁。

        其花蕾可作蔬菜,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黄花菜”,这个季节正长得热烈蓬勃。其嫩叶又有宽胸消食,利湿热的功效。《集传》有云,萱草、合欢,食之令人忘忧者。

        唐代诗人孟郊《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古时提倡“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健在,子女不去远游他方。若非要出门,必在北堂——父母居所门前,种下萱草,一来观之可舒缓心情,二来食之可疏肝解郁。

       这就是为何妻子说,“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萱草自古就承载了亲人分离的相思之情和聊以慰藉的温暖关怀。

        《卫风·伯兮》一诗对后世文学创作有深远的影响。诗中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二句,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情诗典型的表达方法,如“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干《室思》),“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等等,不胜枚举。由于《卫风·伯兮》所涉及的那种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的,所以此诗的感情表现也就成为后世同类型诗歌的典范。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的之的意义和用法

       《伯兮·《诗经》》原文与赏析

       《诗经》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首诗以一个居家妇女的口吻,吐诉了对出征未归丈夫深切的思念,可以说是我国闺怨诗的发端。这首诗撼人的艺术力量来源于深刻而逼真地写出了思妇细腻而微妙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对丈夫深厚而忠贞的感情。

       这首诗以如下方式抒情达意。

       以丈夫形象之美,显示自己思念之深。诗的首章思妇夸赞丈夫:“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她的丈夫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武艺高强,地位显赫。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的审美观念,就外形言,以壮硕、高大为美;就气质言,以勇武、刚强为美;就性格言,以能征、善斗为美。《郑风·叔于田》:“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这里猎人兼武士,是既勇敢又漂亮。《齐风·卢令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重环,其人美且鬈(通拳,喻勇壮)”;“卢重鋂,其人美且偲(谓才智)”。把美的外形和美的素质联系在一起。《周南·兔罝》之“赳赳武夫”可为“公侯干城”。《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美。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竟以大腹长胡的肥狼来“美”公孙。《伯兮》中的征夫,身高力大,手执丈二长矛,担任着先锋官,这正是伟男子的形象,也无怪乎他的妻子要苦苦思念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夫妇情深。由于妻子对丈夫相爱情深,分别时久,会面不易,因而思念也就焦灼,在她心目中浮现出的丈夫形象,也就伟岸光采。她的夸夫,不同于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夸耀丈夫地位高、人品好,那是一种对付使君的手段;也不同于唐代张籍《节妇吟》中对“良人执戟明光里”的颂扬,那是拒绝军阀李师道聘用的巧妙方法。《伯兮》中的夸夫,相当于杜甫《月夜》中对妻子的描绘。杜甫被安史之乱的叛军掳至长安,他寄居在鄜州的妻子儿女的状况是“妻子衣百结”、“垢腻脚不袜”(《北征》)。可是杜甫想象妻子的形象却是“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正是“语丽情悲”(王嗣奭《杜臆》)。想象丈夫愈美,愈显得夫妻情笃,也愈显得自己孤栖。

       以自己形象之“丑”,显示自己思念之苦。“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蓬首垢面并不是美妙的外形,可是作者接叙其原:“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不事修饰是无心修饰;无心修饰,是无人赏识。俗云“女为悦己者容”,正因为一心思念着丈夫,茶不思饭不想,也就无心梳妆;既然丈夫不能回来,又为谁打扮呢!她的情态越是慵懒,说明她的心思越是专一,爱情越是忠贞。《伯兮》中思妇的这种心情带有普遍性,因而后世思妇之作,常踵其祖武,采用其法。魏的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情诗》:“君行殊不返,我饰为谁荣。”晋乐府诗《清商曲辞·攀杨枝》:“自从别君来,不复着绫罗。画眉不注口,施朱当奈何。”刘宋孝武帝《拟徐干》:“自君之出矣,金翠暗无精。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鲍令晖《题书后寄行人》:“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唐代雍裕之《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相传唐代郎大家宋氏的《长相思》也写道:“长相思,久离别。关山阻,风烟绝。台上镜文销,袖中书字灭。不见君形影,何曾有欢悦。”而太原女子的《寄欧阳瞻》则变化方式,意念实一:“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金缕箱。”正由于《伯兮》中思妇情怀的典型性,加之在文学史上出现得最早,影响又大,也就为后世之作所袭用。

       以想象境界的美好,显示自己思念之坚。诗的第三、四两章,表示自己怀念丈夫,矢志不移。“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朱熹说:“其者,冀其将然之辞。冀其将雨,而杲然日出,以比望其君子之归而不归也。”(《诗集传》卷三)满怀希望,而事与愿违,使她失望。事与愿的差距愈大,则她的失望也愈大。“杲杲出日”为明丽景象,和思妇黯然神伤相对照,益发显得她焦虑难忍。在极化她思念痛苦的基础上,诗人没有发生怨言,也未自宽自解,而是以苦为乐,以忧为快,“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宁可思念丈夫到头痛的地步,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心志。诗的末章又从另一角度表现这种意思。希望有使人能忘忧的谖草,种植在北堂之前,可是又哪儿来这种忘忧草呢!既然无法解忧,那为了思念丈夫,就是想出了心病,也是心甘情愿的。第三章与第四章的共同点,在于她希望改变夫妻分离的状态,但客观上却不得相会。既不得相会,就不改变初衷。都是先从愿望说,再以现实言,最后归结到执着的思念。文情擒纵自如,腾挪有致。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三章寄希望丈夫归来而解忧,第四章则想自我解脱,而两者的结果都是失望,丈夫不得回来,自己也无法疗忧,于是感情便步步递进:“甘心首疾”到“使我心痗”。“杲杲出日”和“其雨其雨”表现了主观愿望和现实的矛盾,是渴望丈夫回来的心情的反映。“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则是明知丈夫不得回还,想以物疗忧,这也是不能忘忧的一种曲折表达方法。前后对照,欲抑先扬,欲擒故纵,比平铺直叙的渲染或夸饰,感人力量更为强烈。

       《伯兮》中的思妇是个不大不小的武官的妻子。她的丈夫担任着“为王前驱”的职务,她平时有着“膏沐”的条件,居住有着“北堂”(“背”)的房舍。因而它和完全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思念服役的丈夫的《王风·君子于役》就不同。《君子于役》则显得自然质朴、诚挚感人。《伯兮》产生的时代,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社会的每一个人和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因而《伯兮》中的思妇和后世贵族妇女的生活状态、思想情趣还是有区别的,《伯兮》刚健清新的风味仍然闪耀着民歌的风采。和《伯兮》的题材、主旨相似的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就有了明显的差异。《伯兮》率直而李词委婉。《伯兮》中迳言“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李词则“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情隐而辞微。《伯兮》简约而李词绵密。《伯兮》叙愁怀思绪,只以“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一语概之,李词则层层叙排:“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狮形铜炉中的香早已燃尽,仍无心添加,锦被乱摊,仍不想理好;起身了,也懒得梳头,无心修饰,任镜台、奁合上积满灰尘。《伯兮》清新而李词纤秾。《伯兮》中所写“杲日”、“谖草”等全系生活中自然物,喷吐着自然气息,而李词中所写的陈设很是典雅,所用的物品很是豪华,所过的生活很是悠闲,流露着富贵景象。由此可见,李清照的词虽然源出《伯兮》,但因其身份、生活、情境与《伯兮》中的思妇有别,其文辞也就异味别趣。但由此亦可窥见,《伯兮》作为我国见诸文字的最早的闺怨诗,其积极的思想内容,高妙的艺术手段,对后世的闺怨、宫怨诗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今天的读者说来,仍有着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简述<卫风.伯兮>的艺术特色

       “之”是动词,意思是到……去,往……方向去。

       一、原句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二、译文

       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

       三、出处

       《伯兮》。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题旨、背景,《毛诗序》解释为:“《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意思是说:理想的政治不应该使国人行役无度,以至破坏了他们的家庭生活。实际所谓“刺”在诗中并无根据,不过作者所表达的儒家政治理想,却是符合诗中女主人公的愿望的。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赏析

        这首诗是写妻子深切怀念远征丈夫的,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全诗四章,逼真地表现了一位感情笃挚的思妇形象。首章写她为丈夫是国家的有用人才而自豪,见出她对丈夫相爱之深。这也是她日夜思念的感情基础;次章笔锋陡转,写丈夫走后自觉生活空虚乏味,连日常不可少的梳洗打扮也无心去做了。诗人以“首如飞蓬”这个生活中的典型细节,非常形象地展现出她内心的痛苦;第三章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反衬的手法把她思念的深情具体化;第四章更以幻想得到一种使人忘忧的草,来反衬出她的痛苦无法解脱,从而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刻同情。

       注释

        ⑴伯或是男子的表字。女子也可以叫他的爱人为“伯”、“叔”。朅(音怯):

        武壮高大貌。 ⑵“桀”的本义是特立貌,绰为英杰。 ⑶殳(音殊):兵器

        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 ⑷前躯:在前导引。 ⑸蓬:草名。蓬

        草一干分枝以数十计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枯后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就

        被卷起飞旋,所以叫“飞蓬”这句是以飞蓬比头毛散乱。 ⑹膏沐:指润发的

        油。 ⑺适:悦也。“谁适为容”言性饰容貌为了取悦谁呢? ⑻杲(音稿):

        明貌。 ⑼愿言:犹愿然,沉思貌。 ⑽疾:犹痛。“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

        是心甘悄愿的。 ⑾谖:忘也。“谖草”是假想的令人善忘之草。后人因为谖

        和萱同音,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⑿树:动词,种植也。背:古文和“北”同

        宇。这里“背”指北堂,或称后庭,就是后房的北阶下。以上二句是说世上哪

        有谖草让我种在北堂呢? ⒀痗:病。

       品评

        这首诗描写二位女子思念从军远征的丈夫的复杂心情。当她想象丈夫执殳

        前驱,气概英武,便颇有些骄傲之感。然而紧接着袭上心来的是刻骨相思。诗

        中列举三事来说明相思之切。第一事:“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自从丈

        夫东征之后, 再也无心梳妆打扮, 头发散乱。第二事:时时刻刻思念丈夫,

        “甘心首疾”,即使想得头痛欲裂,也心甘情愿。第三事:“焉得谖草”人说

        谖草能令人忘忧,可是世上没有能让我忘忧的谖草!言外之意,这段相思是不

        可能排解的。如此三事层层相递,刻画出这位女子的相思情怀。

        诗歌的第三章运用了比喻:“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盼望下雨,心中不

        断地祈祷:“下雨吧,下雨吧”,却偏偏又出太阳。诗人以此来比喻盼望丈夫

        回家却偏偏不能如愿的心情。

       好了,今天关于“首如飞蓬”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首如飞蓬”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