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为枳_橘逾淮为枳说明了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橘逾淮为枳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橘逾淮为枳文言文翻译
2.橘逾淮为枳
橘逾淮为枳文言文翻译
《橘逾淮为枳》主要描写了晏子,即晏婴面对楚国君臣对他和齐国的侮辱所进行的争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冷静,从容不迫,临危不惧,机智善辩的品质和不畏强权,不惧大国的浩然正气。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橘逾淮为枳文言文翻译,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原文 :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
(1)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枳(zhǐ),也叫枸橘。
(2)使:出使。
(3)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4)方来:将要来。
(5)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
(6)为:于,在。
(7)何坐:宾语前置,即“坐何”,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8)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9)诣(yì):谒见,拜访。
(10)曷:同“何”,什么。
(11)固:本来。
(12)避席:离开座位。
(13)其实:它们的果实。其,指橘树和枳。实,果实。
(14)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如此。何,什么。所以,缘故,原因。
(15)得无:莫非。
(16)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熙,同“嬉”,戏弄。
(17)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
(18)盗:偷盗。
(19)徒:只是,仅仅。
(20)闻:听说。
(21)善:善于,擅长。
(22)赐:赏赐。
(23)楚王赐晏子酒:楚王赐晏子一壶酒。
(24)谓曰:对说。
(25)缚:捆绑。
(26)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耶?固定格式。译为:或莫非
(27)辱:羞辱。
(28)逾:超过,越过。
(29)为:成为,变成。
(30)左右:身边的人,近臣。
(31)过:经过。
(32)行:行走。
(33)者:的'原因。
(34)为(何“为”者也?):做,干。
(35)于(今民生长“于”齐不盗):是。
(36)取:招致。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这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出处介绍
《晏子春秋》,晏子,名婴,字平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晏婴。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代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为春秋时期齐国正卿。历仕灵、庄、景三朝,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注意政治改革,关心民事,反对祈福禳灾等迷信。
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
作者简介
晏子,字平仲,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出身仕家,年轻时就从政。其父晏弱去世后,他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这五十四年,正是齐国不断走向衰落的年代,国君平庸昏聩,骄奢*逸,外有秦、楚之患,内有天怒人怨之忧。晏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补天,力挽狂澜,“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史记·管晏列传》)。使齐国在诸侯各国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齐国历史上与大政治家管仲并称的声誉。对于他的人品和政治才能,司马迁赞叹不已,表示“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晏子春秋》一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自古以来颇多争论。有人认为此书是晏婴本人所撰。如《隋书·经籍志》就说:“《晏子春秋》七卷,齐大夫晏婴撰。”也有人认为是墨家后学所为。唐代柳宗元说:“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又有人怀疑是六朝后人伪造。清人管同说:“吾谓汉人所言《晏子春秋》不传久矣,世所有者,后人伪为者耳……其文浅薄过甚,其诸六朝后人为之者欤?”(《因寄轩文集》)对于以上的各种说法,今人大多不敢苟同。一般的看法是,此书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作者可能不止一人,而可能出自众手。
橘逾淮为枳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翻译之后为: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淮南的橘子树长成了橘子树。它们在淮北生长,成了三叶树。它们只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这是什么原因。 为此?因为淮南和淮北有不同的土壤和水。现在人们在没有偷窃的情况下在齐国长大。他们可以进入楚国时偷窃。这不是说楚国的土壤和水 让人擅长窃取?
扩展资料:
1、上海义务教育九年上海教科书第六课(试验)中还选择了《橘逾淮为枳》(摘自“晏子春秋”)作为第29课(第121-124页)。 版)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也是苏联教育出版社六年级第二卷的第29课。
2、《晏子春秋》有许多生动的情节,表现了严莹的聪明才智。 例如,“晏紫制楚”在人民中广为流传。 通过具体的例子,本书还展示了“和谐”和“同一性”这两个概念。 颜莹认为对君主的依恋是“一样的”,应该受到批评。 真正的“和谐”是敢于向君主提出建议,并补充君主的不足,这是值得倡导的。 这种辩证话语已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亮点。
百度百科----南橘北枳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智者叫晏子的曾经说过一句话“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说的是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因为事物的条件和环境等变了,所以才会这样。这句话现在大多是针对人品说的,大概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是个好人,换了环境可能就变成坏人了。
今天关于“橘逾淮为枳”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橘逾淮为枳”,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